服务热线:
时间: 2024-05-24 00:24:27 | 作者: 聚氨酯设备
详细介绍
,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达到27.7%。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了500万辆,实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2022年2月,这一数字突破了1000万辆;2023年7月3日,迎来第2000万辆的下线个月的时间。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毋庸置疑,给我国胶粘剂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传统燃油车用胶点最重要的包含车身结构、车身内饰、车窗玻璃、发动机等,对应单车价值量约200元,后续增量空间大多数来源于轻量化需求与智能化设备的增加;在新能源汽车中,如果将动力电池比作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胶粘剂则是实现心脏持久动力的肌膜组织: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增加,使得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的用量提升200%~300%。同时,动力电池结构体系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对于相应胶类单位价值量提升。
根据《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文中数据,轿车每车用胶约 20kg、微型车约 5 kg、中型车约 16kg、重型车约 22kg,结合吉利汽车研究院提及的胶粘剂单车用量达 15 kg 以上数据,假设传统汽车单车用胶粘剂为 20 kg。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单车用胶量将达到约 5公斤,假设新能源汽车单车用胶粘剂为 25 kg。据此计算,2022 年我国汽车胶粘剂需求量约为 56.75万吨,2025 年有望提升至 65.25 万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根据中信证券机构专门的研究报告,其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胶中用胶量将达到约9kg(其中三电系统单车用量为5.4kg/辆,对应单车价值量564元/辆),且结构制件用量将随着电池结构创新不断的提高。其预计2025年全国/全世界汽车胶粘剂及制件市场空间将达154/342亿元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胶粘剂及制件市场(主要来自电池端增量)为88/143亿元,相比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将贡献行业增量约50%。
伴随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医疗、智慧商显等终端应用领域的发展,作为上游材料支持的功能性薄膜和胶粘带产业在满足市场“高品质、功能化、多样化、可持续”等产业升级需求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传统行业变革。
为了功能性薄膜和胶粘带行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探讨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促进功能性薄膜和胶粘带行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保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入交流和探讨薄膜胶带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值此背景下,由深圳国际薄膜与胶带展举办的2023深圳国际薄膜与胶带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于10月11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论坛将特邀请该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到会,与观众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作出精彩的报告。
2023深圳国际薄膜与胶带展(FILM & TAPE EXPO 2023)整合全球薄膜胶带产业资源,一站式展示行业全产业链尖端产品及技术,促进上下游企业高效链接,把握潜在商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届展会将于2023年10月11-1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举办,联合ICE CHINA柔性卷材加工技术展、C-TOUCH & DISPLAY SHENZHEN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深圳商用显示技术展、AMTS & AHTE South China 2023以及NEPCON ASIA亚洲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等八展同期。超16万平方米的超级展览盛宴,规模空前,预计吸引120,000名行业优质买家到场。本届展会将汇聚海内外3,000多个参展品牌,面向高的附加价值应用行业集中展示功能性薄膜、胶粘制品、化工原材料、二次加工设施及相关配件。在展会现场,您将见到触摸屏、显示面板、手机原厂、模切加工、印刷包装、汽车、家电、电子元器件、新能源、锂电池、光伏、柔性线路板、半导体、塑料包装、医疗、标签等领域应用功能性薄膜和胶粘带等材料前沿的创新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
同期50余场高峰论坛,聚焦薄膜与胶带创新发展、5G 新材料、消费电子胶粘、模切涂布、新能源应用、包装膜材等热门话题,结合展会特有的TAP特邀买家计划和创意活动,掌握行业最新动向、洞察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助力企业与行业上下游进行商贸洽谈,达成商业合作。
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有涉及侵权等,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